126、我帮的是皇后-《中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到凤羽宫,便能听见魏云熙练琴的声音,魏离领着虞澜清蹑手蹑脚过去看,老远望着魏云熙认真的模样,魏离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,连连点头,喜欢得不得了。

    听琴声断断续续的,便知道是学的新曲子,还并不熟悉,但魏云熙天资极好,不出两日便能熟练上手了。

    看了会儿,怕影响她,魏离又拉着虞澜清回了正屋里边,外头正是暑热的时候,走了这么半天路,一进凉快的屋里,才觉得衣服里冒出来的都是滚烫的热气儿,月颖端来温水,给帝后仔仔细细擦去背心和心窝的汗水,免得冷热交替,惹了寒气上身。

    小坐了一会儿,喝了半盏凉茶,身上的暑气消散殆尽后,魏离才有些不安的搓了搓手心,他抬眼看一眼虞澜清,咬了咬嘴唇,想开口说话,又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说,叹了三口气之后,虞澜清终于是听不下去了,放下手中的水杯,扭头看魏离:“皇上是有什么话要跟臣妾说么?”

    魏离没敢看她,手肘撑着大腿,望着逛街的地面,轻声开口:“清儿,如果,朕是说如果,大齐若是向大魏宣战,朕还是得亲自征战,你能答应么?”

    虞澜清想都没想,应声道:“会。”

    魏离惊喜的抬头。

    “不过臣妾会和皇上一起去。”虞澜清和他撞上视线,说得分外认真,“就算皇上不许,臣妾也一定会跟去,若是皇上把臣妾锁起来,臣妾便自尽在宫中,总之,皇上答应过臣妾,再也不会和臣妾分开了。”

    她这话吓人得很,一点不像是开玩笑的,魏离立马就怂了,赶忙道:“不分开,不分开,咱们自然是不分开的。”

    虞澜清收回视线,没再深究,笑着便往旁的话题上说去了。

    在凤羽宫用了晚膳,魏离哄过魏子珏和魏云思两个小家伙,这才心事重重的朝着乾明殿回去。

    听虞澜清的口气,是不会再让他独自上战场了,如今京城虽然有江、许两家看守,但难免保证不会像上次一般生出变故。

    几年前的伤势虽然经过调养有所好转,但如今的身体素质也早就不是当年力壮时可比,常年劳心于政务,武功上多有懈怠,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当年的身手。

    更何况。。。魏离晓得虞澜清在担心什么,上回受那样重的伤,险些真的命丧边疆,此番再去,恐怕场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那么现在能做的,便是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,希望大齐的小皇帝不要被佞臣蛊惑,能够自己看清楚现在的局势,不要作无谓的牺牲。

    如今,早就不是百年前大齐独大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乾明殿烛火昏暗,工人们赶紧修剪烛芯,让大殿里重新明亮起来。

    魏离静坐了许久,提笔又放下,如此反复多次,诏安在一边研磨,看魏离这神情,轻声道:“皇上觉着这笔不顺手?奴婢替您换支新的来。”

    魏离没松手,盯着笔尖的墨汁落回到墨盘里,才抬起眼眸看向诏安:“你说,若是朕求助大周,是不是显得有些示弱?”

    诏安顿了一下,立马就反应过来魏离是在为强硬态度拒绝了大齐使者的事情伤脑筋:“皇上是为了减少更多将士百姓的牺牲,乃是为国为民的贤帝,且,大魏和大周交好,不也正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候相互扶持么?奴才没念过几本书,也说不上什么大道理,只是师父还在的时候教过奴才唇亡齿寒的典故,皇上圣裁,奴才只晓得,皇上定夺的事儿,那肯定是十拿九稳的。”

    唇亡齿寒,好一个唇亡齿寒。

    诏安所言不错,无论当初周苍泓对虞澜清存着怎么样的心思,那也只是周苍泓和魏离之间的私人恩怨,远远上升不到大周帝和大魏帝的程度上来。

    且,这几年周苍泓也没再做出任何逾矩的举动,听说回去之后等了两年,自己也定下了中宫,说不上多么夫妻恩爱,但总归也是相敬如宾,算是断了虞澜清和他的所有可能性,一定程度上,也算是跟魏离的和解。

    自己也不必这般太过放在心上,大是大非的事情上,还是应该送封密函去,把情况说明才是。

    趁着现在大齐的使者还没有离京,密函先行,周苍泓那边也能有个万全准备,免得大齐骤然发难,自己的士兵赶不及,大周的将士也毫无准备。

    想明白这个,魏离也就不再纠结,重新蘸上墨汁,在铺呈开的信纸上落下笔来。

    文中字句斟酌,很是谨慎,寥寥几笔道来事情始末,没有一句废话,全是精髓。

    魏离放下笔,拿起信纸反复看了好几遍,确认没有任何纰漏之后,才仔细折好,从抽屉里取出御用的黑漆紫木信筒,将信件卷入其中,封存之后,递给了一旁的诏安:“千里快马送往大周,务必亲自交到大周帝的手里。”

    诏安应下,快步退出殿外,魏离望着不远处跳动的烛光,微微眯了眯眼睛,周苍泓这小子,可千万不要让他失望啊。

    而接下来的几日里,大齐使臣果真是没有轻言放弃,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他们倒是做足了功课,挨门挨户的拜访,只可惜总是他们前脚到,虞家兄弟后脚便跟上,若说原本魏离的意志还没到人人皆知的地步,但被虞家兄弟那样一唱一和的说起来,大齐使者前来求娶三公主被帝后呵斥出宫的消息,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每个角落里。

    臣民爱戴皇后,三公主是皇后的嫡女,自然也是大魏的瑰宝,大齐先偷偷摸摸进城,图谋不轨在先,又只派使臣提亲而皇帝不亲临在后,大街小巷皆在嘲笑大齐毫无诚心,虚伪做作,这般还想求娶三公主,真是痴人说梦。

    名声坏到这个地步,基本上所有官宦的大门都再也敲不开了,大齐使臣脸面上实在挂不住,此番出使失败至极,回到大齐,面临的命运便是贬斥,仕途基本上到此结束,再也不会有什么提拔可言了。

    是以乘车离开大魏皇城的时候,大齐使者们的脸全都煞白着,一个赛一个的难看。

    虞双全却痛快得很,专门翻身上马,特意看着大齐的马车驶离京郊,消失在水平线的尽头,才勾着嘴角,扬鞭返程。

    短短几日的差别对待,算是彻底和大齐撕破了脸皮,想来这群人回去,只会添油加醋的诉说大魏的‘不知礼数’‘亲视大齐’,至于自己的错处,当然是一笔带过,不足挂齿,把一切的错处都推到大魏的孤傲态度上,说不定还能保全自己几分。

    人人皆是如此,先要自保,才谈得上说句公平公正的话出来,可这世上立场不同的事情太多,太多的时候,说什么样的话,做什么样的事,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。

    月余之后,魏离担心的事情,还是发生了。

    大齐果然震怒,未问前因后果,大军已然压境。

    可见傅阳的推断准确,迎娶公主只是一个借口罢了,若是大魏应允,那便暂缓几年,等到公主出嫁之后,再寻别的理由夺回多年前失去的城池,若是大魏不允,逮着个大魏傲慢虐待使臣的话,大军便已经到了边境处蓄势待发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