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林大夫说:“是的,我祖父是个做人做事都极其严格的人。通过祖辈学习中医可以看出,中医是可以自学的,而且能够自己学的很好。” 郑好说:“可是前人的经验与实践不通过老师教诲怎么能够融汇贯通?”林大夫说:“单凡能够通过语言传达的意思,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。我们中文是伟大的,没有中文表达不了的语言。但凡说是通过书籍不能领会先人医学精粹的,那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。” 郑好说:“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认为中医需要跟着老师才可以学好呢?” 林大夫说:“人云亦云,世人庸俗之见而已,其实,自学对于中医来说,是抛弃庸俗之医的误导,通过古代圣者的著作直达圣意。这当然需要学习者有着极高的天赋,更要有刻苦学习,勤于思考的习惯。否则是很难领会古代经书所阐述的至理与深意的。” 郑好听得有些心潮澎湃。心说:“是啊,自己多努力,多读前人留下的医书,一样是可以成功的。何必一心心的求助于外人。” 林大夫说:“郑好,知道我为什么把传家的宋刻版伤寒论给你吗?”郑好摇摇头。林大夫说:“那是因为你有着学医的天赋,我看好你。”郑好说:“谢谢林老师的夸奖。” 林大夫接着说:“你果然如我期待走上了学医的路。”郑好想起当初学医的初衷,虽然有自己的坚持,但更多的原因,其实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,情不由己的选择。想及此,不由苦笑。 林大夫从身上掏出一份检查单,递给郑好说:“你看看这份检查。”郑好接过打开,这是一份胃镜检查单。诊断是:萎缩性胃炎。 林大夫说:“前段时间感觉胃中不适,就做了这项检查。你知道萎缩性胃炎转变成胃癌的几率吗?”郑好说:“百分之四十。” 林大夫说:“在我们家族是百分之百。”郑好说:“会不会诊断有错误?” 林大夫说:“我找的是一位很好的朋友,他在这方面是专家,他检查的很仔细,应该不会诊断错误。刚才你给我诊的脉很正确。胃不好,心情也很不舒畅。作为一个大夫,对于别人的病可以作为旁观者开导,自己生了病,却往往不能开导自己。” 听到林大夫说自己诊脉正确,郑好心中高兴。想到对方的病马上又心情沉重起来。 郑好想了想,提醒说:“你长辈既然可以治好自己的病,应该留有治病的方子,找到了,按照原方服用,或许是个好办法。”林大夫听后,颇有些无奈地摇摇头。 郑好说:“怎么,难道那些方子都寻不到了吗?”林大夫说:“不是,都还保存着呢!”郑好高兴地说:“那不就很好吗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