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钱老,强子,”陈阳沉吟着说道,“我好像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一种说法,有些极其高明的机关,看似完整无缺,实则‘藏钥于图’。” “也就是说,钥匙就藏在图案本身里。你们说,会不会……并不是所有石板都是有用的?会不会其中有一块,其实是可以‘抠’出来的?只有把它取出来,腾出空位,其他的石板才能移动?” 孙强听完,不由眼睛一亮,用力一拍手:“对啊!陈老板,你这思路清奇!很有可能!这设计者真是刁钻,把钥匙做得跟锁眼一模一样!可是……” 他随即又犯了难,目光在复杂的浮雕上扫过,“这每块石板上都雕刻着图案,看起来都是治水图的一部分,哪一块才是那个‘鱼目混珠’的、多余的呢?” 陈阳走近石门,几乎将脸贴了上去,仔细审视着每一块石板的图案细节和雕刻风格。 “既然目的是混淆视听,那么这块多余的石板,其上的图案必然与真正的‘大禹治水’故事核心有所出入,或者雕刻技法、风化程度有极其细微的差别。现在,只能靠我们几个人,用最笨的办法,结合我们对故事的了解,一块一块地仔细找找看了。” 于是,陈阳、钱会长、孙强,甚至劳衫也加入了进来,四人分工,凭借着手电光,开始对石门上的每一块浮雕石板进行极其细致的排查。 他们需要找出那个可能根本不属于这个故事,或者位置明显错误的“李鬼”。 与此同时,在通道的另一端,廖振山、大严和二严站在那扇弧形的石门前,同样面临着难题。 这扇弧形石门材质非金非石,触手冰凉,门面光滑如镜,唯独在门楣上方的高处,镶嵌着一面直径约一尺的古朴铜镜。铜镜边缘刻着繁复的云雷纹,镜面虽然历经岁月,却依旧光可鉴人,只是映出的人影略显模糊扭曲。 “这面镜子是干嘛用的?”廖振山仰着头,看着那面高高在上的铜镜,一脸不解,“照妖镜?还是就是个装饰?” 二严曾尝试跳起来,想看看能否把这面镜子取下来,但无论他如何用力,那铜镜都纹丝不动,仿佛与石门浇筑成了一体。“拿不下来,廖哥,跟长在上面一样。” “不过,”二严补充道,他注意到镜框与石门连接处并非完全固定,“这镜子虽然拿不下来,但是好像可以来回转动。” 大严闻言,仔细看向铜镜周围。果然,在铜镜下方的石门表面上,刻着一圈精细的刻度,从0到360,如同现代的量角器。刻度旁边,还镌刻着几行苍劲的古体字,是一首五言诗:“金乌栖扶桑,玉兔跃云巅。三巡窥周鼎,九转见汉关。仰观星斗移,俯察山河安。镜转乾坤现,门开日月闲。” 诗句旁边,还零散地刻着一些数字:“十五、廿七、二百一十、三百三十”。 二严将这首诗和数字念了一遍,三人面面相觑,依旧是云里雾里。 “这文绉绉的,说的啥意思?”二严在旁边挠头问到,这字自己都认识,但连起来怎么就看不懂呢? 大严抱着胳膊,盯着那首诗和数字,沉思了良久,缓缓说道:“这诗……听起来玄乎,但结合这镜子和刻度,我觉得重点可能在最后一句,镜转乾坤现,门开日月闲,这一句,明显就是说,能打开大门。” 廖振山在旁边抱着肩膀,微微皱着眉头,“我倒是知道什么意思,金乌指的是太阳,玉兔是暗指月亮,还有周鼎汉关……” 第(2/3)页